遞延所得稅財產轉到的處理方法與實例
2022-10-12 17:23
遞延所得稅財產轉到的處理方法與實例
固定資產報廢前,記提遞延所得稅是由于公司確實不僅有著此項固資,又很由于財務會計跟稅收法律上計提折舊方式不一樣,造成固資的固定資產凈值與計稅基礎確實存有暫時性差異。
那為什么計提是遞延所得稅債務,是由于到這時候點你賬戶上對于該固資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比稅收法律上容許抵扣的少(但是這遲早要還的),但一般來說,稅收法律與財務會計最后計提折舊費是一樣的(之所以成為暫時性差異),之后稅收法律上容許對于該資產折舊扣減就會少,即之后就要多繳稅(一項債務)。
當固資的折舊費都記提完后,假定稅收法律與財務會計中對固資的折舊要求一致,不管此刻是不是并對作報廢處理,對于該財產所計提遞延所得稅都不再存有,你說的話“轉到”,并不是一次性的轉到,是依據每一年的差別不相同逐漸轉到的。
遞延所得稅財產轉到的意思解釋:
負債表日遞延所得稅資產應該有賬戶余額低于其賬面凈值的差值。
會計分錄為:
借:本年利潤——遞延所得稅花費
貸:遞延所得稅財產
遞延所得稅債務轉到的意思解釋:負債表日遞延所得稅債務的應該有賬戶余額低于其賬面凈值的差值。
會計分錄為:
借:遞延所得稅債務
貸:本年利潤-遞延所得稅花費
實例:
某企業(yè)2008年資產總額為100萬,該企業(yè)適用所得稅率為25%。遞延所得稅財產及遞延所得稅債務不會有期初余額。與企業(yè)所得稅計算相關的現象如下所示:
(1)2008年12月對某個庫存商品記提了10萬余元資產減值準備;
(2)違背環(huán)保規(guī)定應付款處罰20萬余元。
標準答案:
該企業(yè)應納稅額=100 10 20=130萬余元
應交所得稅=130×25%=32.5萬余元
違背環(huán)保規(guī)定應付款處罰20萬余元歸屬于永久差別。
遞延所得稅財產=10×25%=2.5萬余元
遞延所得稅=(期終遞延所得稅債務-初期遞延所得稅債務)-(期終遞延所得稅財產-初期遞延所得稅財產)=-2.5萬余元
本年利潤中應當確定的本年利潤=當期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32.5-2.5=30萬余元
會計賬務處理:
借:本年利潤30萬
遞延所得稅財產2.5萬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32.5萬
該企業(yè)2009年資產總額為150萬余元,遞延所得稅財產期初余額為2.5萬余元。2009年該企業(yè)處理了2008年記提10萬余元資產減值準備的庫存商品。
標準答案:
該企業(yè)應納稅額=150-10=140萬余元
應交所得稅=140×25%=35萬余元
期終遞延所得稅財產為0。遞延所得稅財產降低2.5萬余元。
遞延所得稅=(期終遞延所得稅債務-初期遞延所得稅債務)-(期終遞延所得稅財產-初期遞延所得稅財產)=2.5萬余元
本年利潤中應當確定的本年利潤=當期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35 2.5=37.5萬余元
會計賬務處理:
借:本年利潤37.5萬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35萬
遞延所得稅財產2.5萬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遞延所得稅財產轉到的處理方法與實例
,大家看完之后肯定都擁有自己的認知了解.獲得更多的的精彩會計干貨知識,也該密切關注的網站升級! 負債表 本年利潤 固資免責聲明:
本網站內容部分來自互聯(lián)網自動抓取。相關文本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或發(fā)布人自身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或立場。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處理。
聯(lián)系郵箱:zhouyameng@vispractice.com